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英文學習一把罩!一次全收錄你想像不到的口語用法!英文會有多難?只要掌握必學的口語英文,人人都可以輕鬆開口說英文!

他媽的!
Damn it.

你去死吧!
Go to hell.

無藥可救!
Helpless.

再說吧!
We'll see.

我挺你!
I got your back.

想想辦法啊!
Do something.

滾開!
Get lost.

慢慢來!
Take your time.

算了!
Forget it.

你少管閒事!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282263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0 x 15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彈腿是我國北方非常著名的武術套路,在以「北腿」著稱的北方武術流派中,有很多是以該套路啟蒙的。例如,練查拳的往往就在學練十路查拳之前先學彈腿,練華拳的也大多在學練十二路華拳之前先學彈腿,當年精武會還曾將彈腿作為基礎工夫加以傳授,其他諸如劈掛拳、八極拳、六合拳等門派也將其作為基礎套路。像霍元甲、王子平、馬永貞等武術名家也都是精通彈腿的好手。 談到彈腿的來源,大約要追溯到殘唐五代時期。據說彈腿的創始人是五代後周的崑崙大師,在後周為宋所滅後,崑崙大師來到山東臨清的龍潭寺隱居,所以稱為「潭腿」。教門彈腿是崑崙大師晚年所傳之彈腿流派,多為信奉回教者練習,拳諺雲「從南京,到北京,彈腿出在教門中」。在宋朝以前我國武術並無門派之分,至宋朝初年宋太祖趙匡胤糾集眾多武林高手比武,選出了十八家最好的武術,定名為宋朝十八家,中國武術由此正式開始有門派之分,據說彈腿當時被列為十八家之首。後來,趙匡胤又精選出六大名門,有彈腿、串拳、大洪拳、小洪拳、華拳和少林拳,簡稱為"彈串洪華少",彈腿仍為六家之首。由於彈腿傳播極廣,且不斷有所刪減和增益,也因為在整個套路中有很多彈踢的動作,所以人們也就逐漸稱其為「彈腿」了。 彈腿之所以能夠為眾多武術門派所推崇,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從套路編排來看,該套路注重下盤的基本功,其動作樸實無華,舒展大方,有利於舒展筋骨,穩固下盤,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有利於今後對於難度更大的拳術的學習(特別是有利於學習北派拳術)。此外,它左右均衡練習,協調發展。從技擊技術來看,該套路富於中國武術的技擊特點,招式簡捷實用,在攻防兩方面都考慮得比較周全,適合於初學者在短期內提高技擊水平。 彈腿的練習可以分為套路和技擊兩部分來進行。在練習套路時,切不可以追求動作的快捷,恰恰相反,它需要將一招一式練得清楚、分明。在練習技擊時,要將套路中的攻防技術單拆出來,與同門反覆合手。 彈腿有十路和十二路兩種套路(實際上如果要細分的話決不只兩種套路)本文所介紹的是十二路彈腿。 第一路沖捶 預備式:立正站立。左手成柳葉掌,拇指一側向上直臂向左平舉;目視左手(圖1)。左臂繼續上舉,經頭頂上方向身體右側下落,屈肘,停於右肩外,屈腕立掌,掌心朝右;目視左手(圖2)。右手握拳,屈肘上舉至右肩前,再由左前臂裡面向右穿出,拳眼向上;左手繼續成立掌,並以拇指叉在右腋下;目左視(圖3)。 1.弓步沖捶(左):左腳向左上步,左腿屈膝;右腳不動,右膝挺直,腳尖略向左,成左弓步。左掌變拳向左平伸擊出,拳眼向上,兩臂成一條水平線;目視左拳(圖4)。 ...... 要領:左腳向左上步應與沖拳同步,成左弓步後左大腿要與地面水平,弓步的後腳不要拔跟。 用法:弓步沖捶以直拳(而不是復拳)直擊是一種極富中國武術特點的拳法。其特點是有利於拳手側身對敵(而不是正面對敵),使發力易於順達,而且還延長了手臂的長度。但是,在此值得提醒的是,在實戰時不可拘泥於弓步的步型(套路中的弓步是為了鍛鍊身體和美觀),而應使雙腳成不丁不八的步型,才便於發力。 2.馬步頂肘(左):左腳略向後撤,腳尖向內扣;上身隨左腳尖的內扣略向右轉,雙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右臂不動,左臂屈肘於左肩前,拳心朝下,肘與肩平;目左視(圖5)。 要領:左腳後撤應與左臂屈肘同步,馬步不可過高。左臂與右臂成一條水平線,左腕不要彎曲。 用法:當我以左直拳擊敵胸部時,敵若以手擋格我左腕,我可順勢屈左肘,以肘尖頂擊敵胸。需要注意的是,頂肘時不應後撤一步(不同於套路),而應前上一步,才能奏效。 3.弓步撩拳(右):左拳下降至左膝前上方;目視左拳(圖6)。左腳以腳跟為軸,使腳尖向左轉,上身隨之左轉,雙腿成左弓步。左拳向左向上向身後平舉;同時右臂內旋,使拳眼朝下,向前直臂撩起;左臂略高於右臂,雙拳的拳眼均向上;目視右拳(圖7)。 ... 要領:雙腳碾地成弓步與雙臂的動作要同時,還特別要注意擰腰,是以腰帶臂。 用法一:左手用直拳擊敵面部,右手繼之以撩拳擊敵由胃至下齶一帶。這一組合拳因速度快,角度刁,所以較難防禦。 用法二:左手下擋敵踢來之腿,右手以撩拳擊敵由胃至下齶一帶。 用法三:敵我對面,敵用左直拳擊我胸,我右手以撩拳上撩敵左肘,可將敵發出。這是一種獨特的防禦招法。 4.挽臂擂拳(右):雙腿及左臂動作不變;右臂內旋,使拳眼向下,屈肘回收至右肋前;目視前方(圖8)。上動不停,右拳以拳背著力屈肘向上、向前、向下方猛擂,拳心朝上;目視前方(圖9)。 ... 要領:注意以腰帶手。 用法:我右手用直拳擊敵胸部,敵用左手向其右拍擊我右前臂。我右手順勢挽臂,用拳背反砸敵面部。 5.寸腿彈踢(右):上身動作不變;左腿屈膝,右腳用力向前踢出,踢出後的右腳腳跟離地約一尺;目視前方(圖10)。 要領:左腿屈膝儘量深一些。 用法:右手向下輕按敵前臂(也可略微向後捋帶),借敵掙扎分神之機,用右腳踢敵前腿脛骨處。注意自己的目光不可看下面,以避免對手發現。彈踢後,又可以在順勢落步時接一個直拳。 6.弓步沖捶(右):右腳向前落地,屈膝;左腳不動,膝部挺直,成右弓步。右拳在右腳落地的同時向前以直拳擊出兩臂成一條水平線;目視右拳(圖11)。 ... 收式:左腳向右腳並步,雙膝挺直。同時左拳變柳葉掌向上舉過頭,再向左屈肘下落至右肩前,掌指向上,掌心向右;右拳同時下降至右腿旁,並在左掌屈肘時,也屈肘從左臂內向右穿出;目左視(圖12)。 本式與和預備式完全相同,但方向相反。其實,第一路的收式,也就是第二路的預備式。 [注]在實際演練套路時,練習完第六式後,並不立即收式,而是繼續以相反動作練習下去。第六式--弓步沖捶(右),實際上是第一式--弓步沖捶(左)的反動作,接下去是馬步頂肘(右)、弓步撩拳(左)、挽臂擂拳(左)、寸腿彈踢(左)。在這五個反動作做完之後,左腳向前落地,又變成弓步沖捶(左)、馬步頂肘(左)、弓步撩拳(右)、挽臂擂拳(右)、寸腿彈踢(右)、弓步沖捶(右)。這樣,一正、一反、一正之後才並步收式,結束第一路。後面的第二至第十二路都是這樣一正、一反、一正進行的。 第二路十字腿 1.馬步腰拳(左):左腳向左跨一步,雙腿屈膝下蹲,成馬步。右拳變掌,掌心向左,向左移至左肩前;上動不停,右掌變拳,收至右腰側,拳心向上;左掌同時變拳,向左平擊,拳心向下;目視左拳(圖13)。 ... 要領:上身必須挺胸塌腰,兩肩外展。 用法:敵我對面,我用右手向前蓋壓敵前臂,左手直擊敵面部。這是一種進手招法。 2.弓步腰拳(右):雙腳碾地,上身左轉成左弓步。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至左腰側;右拳同時向前平擊,拳心朝下;目視右拳(圖14)。 要領:轉身、收拳、擊拳三個動作必須同步,不分先後。 3.十字腿(右):右臂外旋,使拳心向上,屈肘收至右腰側;左拳同時向前平擊,拳心朝下;左腳不動,左膝屈曲,右腳向前蹬踢,腳尖上翹;目視前方(圖15)。 要領:收拳、擊拳、踢腳三個動作必須同步;蹬踢的腳要與擊出的拳相接近,不要過高或過低。 ... 用法:十字腿是一種拳腳組合的進攻招法,其右腳用於勾踢敵襠部。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十字腿之前,一般先以一兩個直拳或擺拳開路,在敵忙於上半部的防禦時,緊接著用十字腿。 4.馬步腰拳(右):右腳向前落地,上身左轉90°,雙腿屈膝成馬步;左拳收至左腰側,拳心向上;右拳由腰側向右擊出;目視右拳(圖16)。 收式:右腿立直,左腳向右腳並步;左右手的姿式與第一路的預備式完全相同。 第三路劈砸 1.弓步沖捶(左):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左)相同。 2.回身衝天炮(右):雙腳碾地,上身隨之右轉180°,兩腿成右弓步。右拳下垂至右大腿外側,拳眼向前;左拳在轉身的同時直臂上舉,拳眼向後;目視前方(圖17)。 ... 上動不停左拳向前、向下、向後劃弧,反臂後舉,拳眼向下;同時右臂外旋,拳心向里,屈肘向上衝起;目視右拳(圖18)。 要領:雙腳碾地,轉身擰腰,應與兩臂的動作協調一致。要做到腰松、肩松、臂松。 用法一:敵位於我身後,我身體右轉180°,借擰腰之力,用左拳向下掄砸敵頭面部,繼之右手用勾拳擊敵下齶。 用法二:敵我對面,我用左拳下劈敵前鋒手,右拳擊敵下齶。這是一種開門的招法。 ... 3.翻身劈砸(右):左拳向下、向前、向上迴環舉起,拳眼向前;右拳下落至右大腿外側,拳心向前;上身開始向左翻轉180°;目視左上方(圖19)。雙腳碾地,由右弓步變為左弓步。左拳繼續由上向左前方劈下;右拳同時從右腿外側向前上方直舉,轉臂使拳心向左側。上動不停,左拳由前方下沉向身後平舉,拳眼向上;右拳隨即由上方向前砸下,拳與肩平,拳眼向上;目視右拳(圖20)。 要領:雙腳碾地,轉身擰腰,應與兩臂的動作協調一致。要做到腰松、肩松、臂松。 用法:敵我對面,我先用左拳掄劈敵面部,繼之,借轉身擰腰動,又以右拳掄劈敵面部。 4.挽臂擂拳(右):動作與第一路的挽臂擂拳(右)相同。 5.寸腿彈踢(右):動作與第一路的寸腿彈踢(右)相同。 6.弓步沖捶(右):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右)相同。 收式: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 第四路撐叉 ... 1.偷步橫撐(左) 由預備式開始,左腳向左側移半步,右腳經左腳後面向左偷一步兩腿成交叉狀。左掌變拳,左拳由右肩處向左直臂橫掃,拳心向下;同時右拳變掌,右掌向左橫掃至左肩處成立掌,掌心向左;目左視(圖21)。 要領:偷步交叉的兩腳尖均須正對前方。不要聳肩,右肘要貼近胸部。 用法:這是一個摔法,用右手抓住敵右腕,左手抓住敵右肘,同時右腳向左偷步蓄勢。緊接上動,上身右轉,變臉,將敵摔出。 2.摟手叉掌(左) 左腳向左邁一步,雙腳碾地,上身右轉90°,成右弓步。右掌拇指朝下,掌心向外,由左肩處向右橫掃;目視右手(圖22)。 上動不停,左拳變倒掌,五指朝下,屈肘收至左腰側;右掌繼續向右後方橫掃,至身後時五指撮攏,屈腕成鉤手,反臂後舉,鉤尖朝上;左掌由左腰側變散掌,向前平伸叉出,五指向前,目視左手(圖23)。 要領:前叉掌不能高過前額;後鉤手則儘量反臂上抬,但也不要由於儘量上抬而使上身過於前傾。上身必須挺胸塌腰,略微有些前傾。 用法:敵我對面,敵用右直拳擊我前胸。我用右手向右一摟敵右前臂,左手掌叉敵面部。在這一式里,提示了一個防禦手法--摟手和一個進攻手法--叉掌。叉掌是一個散掌,即五指鬆開,手腕平伸(而不是背屈),向前叉出。這種方法便於發力。 3.平掌穿喉(右) 左臂外旋,掌心向上;右手變掌,掌心朝上,屈肘收到右腰側。緊接上動,右掌從左掌上面成仰掌穿出,左掌屈肘收至右腋下;目視右掌(圖24)。 ... 用法一:左手下壓敵前鋒手,右手以掌指刺敵咽喉。 用法二:左手下壓敵前鋒手,右手以小魚際向前挫敵左頸側,可以將敵發出。 4.仆步撩掌(左) 上身左轉180°,右腿屈膝全蹲,成左仆步。右掌經頭頂上方劃弧移至左肩外側,五指向上,掌心向外;目視左前方(圖25)。 ... 緊接上動,右膝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右掌從左肩外側移向右後方,成鉤手,鉤尖向上;左掌向前方撩起,五指朝上,成側立掌;目視左掌(圖26)。 要領:仆步時上身略向左傾,左腿挺直,腳尖向內扣。撩掌須與反臂鉤手及仆步變弓步的動作同步。 用法:敵在我身後,我突然下蹲或左仆步,然後以左掌撩擊敵襠。 5.寸腿彈踢(右) 上身姿勢不動,右腳用力向前踢出,踢出後的右腳腳跟離地約一尺;目視前方(圖27)。 收式 右腳落地,左腳向右腳並步。右鉤手變拳,向右擊出,拳眼朝上;左掌收於右肩邊,與第一路預備式相同。 第五路架打 1.馬步腰拳(左) 與第二路的馬步腰拳(左)相同。 2.弓步架打(右) 雙腳碾地,上身左轉90°,成左弓步。左臂內旋,屈肘上架於額角前上方,拳心向前;右拳從腰側向前平擊,拳心向下;目視前方(圖28)。 要領:左拳上架應與右拳衝出及雙腳碾地同步。 用法:敵我對面,敵用右直拳擊我面部。我用左前臂上架敵前臂,右手以直拳擊敵面部或胸部。 3.挽臂擂拳(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挽臂擂拳(右)相似,只是左臂向上架拳(圖29)。 4.寸腿彈踢(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寸腿彈踢(右)相似,只是左臂向上架拳(圖30)。 5.馬步腰拳(右) 踢出之右腳向前落地,上身左轉90°,雙腿下蹲成馬步。左拳收至左腰側,拳心向上;右拳向右平擊,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31)。 收式 右腿立直,左腳向右腳並步,其餘動作同前述之收式。 ... 第六路雙展 1.弓步沖捶(左) 同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左)。 2.仆步頂肘(左) 左腳尖里扣,左腿伸直,右腿屈膝下蹲,成左仆步。左臂屈肘,肘尖向前,左拳位於左肩處,拳心朝下;目視前方(圖32)。 用法:敵我面對,我左腳前上一步,左手打一個直拳。緊接上動,我雙腿屈膝下蹲,同時用左肘尖向下頂擊敵右腿腹股溝。 3.雙環拳(右) 上身立起,右膝蹬直,左膝屈曲,成左弓步。左拳向前、向下劈擊,並繞至身後平舉,拳眼向上;右拳同時向前、向下劈砸;目視右拳(圖33)。 要領:所謂雙環拳,就是兩臂作迴環動作,因此要求兩臂協調動作。雙肩放鬆,以腰帶臂。 4.挽臂擂拳(右) 左臂屈肘象第五路的弓步架打那樣橫架於額角前上方,同時右臂作挽臂擂拳動作(圖34)。 5.寸腿彈踢(右) 上半身不變,右腳向前踢出,踢出後的右腳腳跟離地約一尺;目視前方(圖35)。 ... 6.弓步沖捶(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右)相同。 收式 同第一路的收式。 第七路單展 1.馬步腰拳(左) 動作與第二路馬步腰拳(左)相同。 2.單臂迴環(左) 上身左轉約270°,雙腿成左弓步。左拳向下、向右、向上、向前迴環至左腰側,拳心向上;同時右拳向上、略向左、向下也迴環至左腰側,疊在左拳上,拳心也向上;目視雙拳(圖36)。 要領:以腰帶手,兩臂協調動作,視線隨左拳移動。 用法一:敵我對面,敵用左直拳擊我面部,我以左手向左抓敵左腕,並順勢擰轉敵左臂,右手以手背下壓敵左肩胛處,將敵擒住。 用法二:敵我對面,敵用左直拳擊我面部,我以左手向左抓敵左腕,並順勢擰轉敵左臂,右拳以拳輪處下砸敵肘關節,敵臂折。 3.貫耳拳(右) 身體的其他部位不變,右拳以拳背用力向前上方摑出,拳眼向上;目視右拳(圖37)。 用法:敵我對面,我右腳前上一步,雙拳向下一砸敵前鋒手,右拳再反摑敵右耳。 4.十字腿(右) 動作與第二路十字腿(右)相同。 5.馬步腰拳(右) 動作與第二路馬步腰拳(右)相同。 收式 動作與第二路收式相同。 第八路蹬踹 1.弓步沖捶(左) 動作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左)相同。 2.馬步頂肘(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馬步頂肘(左)相同。 3.弓步撩拳(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撩拳(右)相同。 4.挽拳擂拳(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挽臂擂拳(右)相同。 5.寸腿彈踢(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寸腿彈踢(右)相同。 6.蒙頭護襠(右) 右腳向前落半步,上身右轉90°。右腿先直後屈;左腿屈膝提起,腳底靠近右大腿前面,在下蹲時,左腳腳尖點地,成左丁步。右拳向下從身後上舉,屈肘上架於頭頂上方,拳心向上;同時左拳向下栽捶護襠,拳背向外;目左視(圖38)。 要領:丁步的重心放在右腿上,左腳腳尖虛點地。上身挺胸塌腰。 7.蹬踹(左) 右腿直立,左腿向左側用腳跟蹬踹。同時,左拳屈肘伸向胸前,拳心向胸,肘貼腹前,繼而左拳拳眼向上,向左平擊;右拳從頭部經面部下沉,收至右腰側,拳心向上;目左視(圖39)。 要領:右肘充分後移,以便展肩擴胸;左拳要與肩平。 ... 8.蒙頭護襠(左) 左腳屈膝收回,落於右腳旁。左腿先直後屈,身體下蹲,右腿先屈膝提起,接著以腳尖虛點地,形成右丁步。右拳向下、向後,在從身後上舉,接著向身前下栽護襠,拳背向外;左拳先向下,後即屈肘上架於頭頂上方,拳心向上;目右視(圖40)。 9.蹬踹(右) 左腿直立,右腿向右側用腳跟蹬踹。同時,右拳屈肘伸向胸前,拳心向胸,肘貼腹前,繼而又拳拳眼向上,向右平擊;左拳從頭部經面部下沉,收至左腰側,拳心向上;目右視(圖41)。 10. 弓步沖捶(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右)相同。 收式 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 第九路碰鎖 1. 弓步沖捶(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左)相同。 2.碰鎖(左) 兩腳不動,右拳變掌,向上、向前、向下拍左拳的拳背(左拳本為拳眼朝上,在右掌下落時,左臂略內旋使得拳背朝上,並略微屈肘),左拳變掌向左劃一小弧後再變拳。 緊接上動,上身左轉約90°。左前臂略外旋,左拳與右掌一同收至左腰側,左拳在下,拳心向上;右掌在上,掌心向下,拳掌相疊;目視雙手(圖42)。 要領:擰腰要與拳掌收至腰間的動作同步。 用法:敵我對面,敵用左手抓住我左腕。我用右手按壓敵左手,然後左手纏腕,將敵擒住。 3.前後分掌(右) 雙腳不變,左拳也變掌,掌心向上。緊接上動,左右兩掌向前後推出,右掌向前,左掌向後,均為側立掌;目視右掌(圖43)。 ... 4.挽臂擂拳(右) 雙掌同時握拳,左拳不動,右拳屈肘挽臂,動作與第一路的挽臂擂拳(右)相同。 5.寸腿彈踢(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寸腿彈踢(右)相同。 6.弓步沖捶(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右)相同。 收式 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 第十路箭彈 1.弓步沖捶(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左)相同。 2.馬步頂肘(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馬步頂肘(左)相同。 3.弓步撩拳(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撩拳(右)相同。 4.挽臂擂拳(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挽臂擂拳(右)相同。 5.寸腿彈踢(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寸腿彈踢(右)相同。 6.托掌沖拳(右) 右腳向前落步,上身左轉90°,雙腿屈膝成馬步。左拳變掌向下、向右、向上舉過頭頂,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右拳同時向右平擊,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44)。 要領:目光先看左手,至左掌向頭頂上方托掌時,目光改看右拳。托掌之左肘雖屈,但不要過分,應成半圓形;左肘部儘量向後展,使左胸挺出。衝出之右拳要與肩平,肩關節略向後展,使右胸挺出。要注意收下頦和塌腰。 用法:敵我面對,敵用左直拳擊我面部,我可以左手上托其左肘,右拳擊敵左肋。 7.弓步推掌(左) 雙腳碾地,上身右轉約180°,成右弓步。左掌屈肘收至左腰側,屈腕,倒掌,五指朝下。緊接上動,右拳收至右腰側,拳心向上;左掌向前推出 ,屈腕,手指朝上,成側立掌;目視左掌(圖45)。 8.躍身箭彈(右) 右腳蹬地躍起,左腳前踢。同時左掌變拳收至腰側,拳心向上;右拳在左腳踢起的同時向前平擊,拳眼向上(圖46)。 在空中,左腿屈膝;右腿用腳跟向前蹬踹,膝部挺直。右拳立即收至腰側;左拳在右腿前蹬的同時向前擊出,拳眼朝上;目視前方(圖47)。 ... 要領:踢腿與蹬地動作要同步。在空中的箭彈,上身要向前俯壓,以助高度。 9.弓步沖捶(右) 左腳先落地,在右腳落地後雙腳成右弓步。雙拳由胸前向前後同時擊出,姿式與第一路弓步沖錘(右)相同。 收式 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 第十一路鉤掛 1.弓步沖捶(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左)相同。 2. 撐掌鉤掛(左) 左腳向右腳後面橫移一步,挺直,右腿向正面屈膝,成右弓步。右拳不動;左拳變掌,向前下方抄起,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屈肘托於胸前;目左視(圖48)。 緊接上動,右臂不動,右腿仍屈膝。左掌翻轉,五指朝上,由胸前向左推出;左腳向前踢起,腳尖上翹,離地不過一尺;目左視(圖49)。 要領:踢腿時,右膝並不伸直,但可以略微升高一些;上身不要後仰,應向前略傾;勾踢時腳尖必須翹起。 用法:敵位於我之左側,我以左腳鉤掛敵右腳,同時左手向左後方撥敵上身,使之仰面摔倒。 3.護襠擊頭(左) 左腳向左踏一步落地,右腳再向左側跨一步,上身同時左轉180°,雙腿下蹲成馬步。左掌變拳,斜沉於左腿外側,拳眼向下;右拳在右腳上步的同時,屈肘放在右耳側,在雙腳成為馬步時,由耳旁向下栽於襠前,拳心向里;目右視(圖50)。 緊接上動,雙腳碾地,兩腿變為右弓步。右拳仍栽在襠前不動,左拳從左腿側向前上方橫擊,拳心向下;目視左拳(圖51)。 ... 4.弓步沖捶(右) 兩拳均屈肘收於胸前,肘部貼靠腹部,拳心朝向面部。上動不停,兩拳由胸前同時向左右伸出,同前述的弓步沖捶(右)。 收式 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 第十二路披身拳 1.弓步沖捶(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左)相似,但左拳伸出時略高,右拳在上步時轉臂,使拳眼朝下(圖52)。 2.踢腳撩陰(右) 上身不變,左膝微屈,右腳向前踢出,腳尖繃直;目視前方(圖53)。 要領:踢腳撩陰要比寸腿彈踢的高度高。 3.披身伏虎(右) 右腳向前落步,上身左轉90°,左腿屈膝,右腿挺直成左反弓步。左拳向下反臂斜舉於左腿外側,拳眼向下;右拳向上劃弧,再向下栽於襠前,拳背向外;目左視(圖54)。 要領:落步變式應與右拳下砸等動作同步。 4.弓步沖捶(右) 右臂屈肘,接著右拳向前衝出,反弓步變成正的右弓步。其餘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沖捶(右)相似,但左拳伸出時略高,右拳的拳眼朝下(圖55)。 ... 收式 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fit/5j8pxz6.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9155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二林喉嚨異物感改善中醫診所仁愛鄉睡眠障礙門診治療有效中醫診所伸港睡眠品質變差治療中醫南投下背酸痛治療中醫
建國科大附近推薦情緒緊張治療中醫 福興腎臟功能異常治療中醫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彰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芬園血壓不穩定看什麼科 二水睡不著改善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鹿港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建國科大附近推薦耳鳴中醫推薦 集集發燙感治療中醫 治療有成效的和美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埤頭血壓不穩定看什麼科 中寮瞳孔擴張或收縮中醫推薦 網友都推薦的草屯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o07rd40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